谢心澄,1959年2月生,江苏南京人。物理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,美国物理学会会士。2010 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。谢心澄于 1982 年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本科毕业,1988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博士学位。曾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、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室主任、中科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主任、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创始主任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。曾任两届 PRL 凝聚态物理副主编,现任《中国科学: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》主编及多项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。
谢心澄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,并致力于促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深度融合。领导团队在量子霍尔效应、电荷及自旋输运、低维量子体系等领域,对新型量子现象的发现及理解作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,包括:预言了自旋超导态,在自旋超导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;提出了利用拓扑材料实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理论方案,为实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提供了新途径,推动相关实验进展;证明了拓扑狄拉克费米子模同样满足非阿贝尔编织,为非阿贝尔编织乃至拓扑量子计算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;研究了耗散效应在超导体中产生新物相和新普适类等。谢心澄于 2011 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,科研成果于 2010 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奖、2022 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。